找回密码
 新注册用户
搜索
楼主: szterry

我们国家的这次雪灾, 对宣传CPDN应该有帮助吧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2-8 20: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碧城仙 于 2008-2-5 19:50 发表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昨天说,当前技术水平难对一周以后的天气作出肯定的预报,对此次连续发生四场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没有事先料到,对后面可能出现的灾害缺乏足够的估计。”
天气、气候、气象,这三个词语区别很大,CPDN ...

是不是因为我们的天文台用来预报天气的计算机性能不够强???或者我们的分析软件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9 23: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碧城仙 于 2008-2-5 19:50 发表
现在如果重拨《后天》,教育意义一定更加深远。


其实感觉『后天』不太合常理。。。无视热阻瞬间冰冻一切。。所有建筑几乎都能抵御海啸。。
灾难片看近期的『日本沉没』也不错。。虽然与气候无关
中国如果可以搞出一个灾难片就很好。。例如『③峡之崩』(影片虚构千万别当真。。囧

[ 本帖最后由 BiscuiT 于 2008-2-10 08:53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9 23: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BiscuiT 的帖子

已阅,最后一个想法不水产,举报并叉叉之,报检察院申请批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3 14: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怕倒退!原来毛泽东时代的中国铁路供电有两手准备!

2008年1月的雪灾很让许多中国人想不通:为什么电路不通了铁路也不通了?大雪压断电线,难道还能压断铁路?电力机车开不动,难道就不能用内燃机车?" 病急乱投医",只要能喘气,哪怕是蒸汽机车也将就了--"能抓老鼠就是好猫 "嘛!  

看了网友"扭头就走"的《冰灾中京广线南段瘫痪的原因》(原文附后)我才明 白原来事情没那么简单:没有电,铁路系统发不出信号,扳不动道岔,比《红灯 记》里"51号扳道工李玉和"显身手的时代都不如,纵有内燃机车也开不动。- -一句话:"根本原因是铁路对电网的依赖太严重了"。  

那么就没有办法了吗?有--"备用电站,是装在列车上的列车电站"。有了这 玩艺,即便铁路的供电网崩溃,那也照样能保证铁路给出信号,扳动道岔,靠内 燃机车甚至蒸汽机车(如果保养良好、有燃料供应的话)照样能保持铁路运输畅 通无阻。这不是什么高科技,不复杂,不是什么可望而不可即的大投资,实施起 来不困难。对于铁路这种要害系统,难道不该有个"双保险"吗?  

既然如此,那这次雪灾为什么会导致铁路运输完全瘫痪?--"毛泽东时代,国 家电力部下属列车电业局曾经有多达80个备用电站,是装在列车上的列车电站, 改革开放之初全部下放地方,到现在为止基本全部不存在了。"--这可不是天 灾造成的吧?这可不是"垄断体制"造成的吧?这可是不折不扣的"改革成果" 吧?  

雪灾面前有些人把一切归咎于天:"五十年不遇"、"百年不遇"、"出乎预料 "、"缺乏经验"、"超出设计标准"......假定这一切都对,那就引出了另一个 问题:为什么没有两手准备?  

任何一项具体的技术、任何一种具体的装备都有局限。任何一个具体的系统都有 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失效。正因如此,所以"不能一棵树上吊死","不能把所 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现代导弹有复合制导,坦克有复合装甲,战略武器有 导弹、飞机、潜艇"三位一体"的复合战略威慑力量,军队有多兵种复合作战体 制--这一切都体现了"不能一棵树上吊死"。一个单一的武器系统都能想到的 问题,作为国家要害的铁路系统、供电系统等等难道会想不到?  

毛泽东时代不仅想到了,而且有切实的物质准备--"多达80个备用电站,是装 在列车上的列车电站"。然而这些"第二手准备"今何在?"改革开放之初全部 下放地方,到现在为止基本全部不存在了"--这是技术问题吗?是天气问题吗 ?是具体工作人员的失职问题吗?是"缺乏经验"的问题吗?是"超出设计标准 "的问题吗? 冰雪压断输电线导致供电中断是可以说是天灾,而备用的列车电站 下落不明无法提供应急电源难道也是天灾?难道冰雪会偷走列车电站?"国际接 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不但没有做两手准备,连毛泽东时代已经做好的两 手准备也给败光了。毛泽东时代"土八路"想得到、做得到、预防得到的事," 改革精英"、"学者型官员"们不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想不到、做不到 、预防不到不说,连毛泽东时代已经有的预防设施也全部糟蹋光--电网一断,一切瘫痪,本来可以靠内燃机车运行的铁路运行不下去--这是天灾还是人祸?

毛泽东时代的铁路运输是个什么样?"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而如今 呢?在2008年1月的暴风雪面前的表现呢?"温室里的花朵--弱不禁风",冰雪 面前全线瘫痪。尽管基层的铁路员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却仍然无力回天--" 主帅无能,累死三军"。  

雪灾面前,把"气候反常"、"百年不遇"、"超出设计标准"等等作为供电系 统这个单一系统崩溃的理由尚可容忍,但如果把这些作为整个地区甚至整个国家 所有系统普遍崩溃、导致整个地区社会生存危机的理由就不能容忍:如果一旦没 电了整个社会就完蛋了,那就是把整个社会的生存全寄托在一个具体的单一系统 上,那岂不是"一棵树上吊死"?那岂不是认可一个"百年不遇"的天灾就可以 搞垮国家?那样一来该喊什么口号:是"中国万岁",还是"中国百岁"?-- 整个国家的生存经不起"百年不遇"的灾害,那还不是只能"长命百岁"?  

看了《色.戒》,女人不可靠。看了《投命状》,兄弟不可靠。看了《集结号》 ,组织不可靠。经历了2008年的暴风雪才知道:天气预报不可靠、通讯系统不可 靠、供电系统不可靠、铁路运输不可靠、高速公路不可靠,最重要的是:"主流 精英"、"学者型官员"统统最最不可靠--他们整天卖弄的"文凭"、"学历 "、"论文"、"英语"、"学术研究"等等对这场雪灾的防灾、救灾、抗灾究 竟派了什么用场?从头至尾他们对到底做出了什么积极贡献?出了钱?出了力? 出了好主意?一点没有。半点没有。灾害一到,鼠窜而逃,身子一扭,"土行孙 "一般不见了。危难关头靠谁抢险救灾当中流砥柱?是这些"精英",还是普通 老百姓?  

二次世界大战法国的"全部鸡蛋"都在"马其诺防线"这个"篮子"里。结果防 线一跨,国破家亡。2008年雪灾暴露中国南方经济的"全部鸡蛋"都在"供电网 "这个"篮子"里。风雪一袭,一片危机。是谁搞掉了毛泽东时代的"备战、备 荒、为人民"的"多手准备",使中国"把全部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主流精英"。整个国家的"话语权"、"思想指挥权"和"改革"的主导权等 "全部鸡蛋"都放在"主流精英"、"学者型官员"、"基金会学者"这个"篮 子"里,有这样的结果奇怪吗?  

附录:《 冰灾中京广线南段瘫痪的原因》  

[ 扭头就走 ] 于2008-02-06  

根本原因是铁路对电网的依赖太严重了。  

近期的冰灾,使湖南电网基本瓦解。三峡送广东的鲤韶1、2回,三广直流1、2回都因灾难停运。衡阳境内以保证京广电铁用电的耒阳电厂也因为煤炭供应问题和 冰灾无法向外供电。  

原本双回路供电设计的电气化铁路牵引线路因为冰灾同时崩溃,沿线火车站夜晚 一片漆黑,铁路上连信号灯都没有。更加糟糕的问题是:原来低速时可以人工扳 动的道岔如今因为列车密度大增和调度的计算机化而全部使用了电动扳道设备。 铁路系统自己没有应急电源系统,全部电源依赖外部电网供给。股道失电无法切 换是造成京广线湘粤段停运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接触网没电。因为接触网没 电,影响的只是电力机车。信号灯和道岔不工作,内燃机车也无法工作。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牵引车的问题。假使接触网或牵引变没电了而全部的信号和扳 道系统还是正常的,如果遇到很低的温度,内燃机车是否也需要与气温相对标号 的燃油呢?当年在某国道上发生的那起几百辆车被困在山上就是因为气温突降, 使那些柴油动力的卡车死在路上的。再进一步设想,如果连燃油都不能保证时, 我们还有能够使用的蒸汽机车吗?这不得不考虑......  

由此想开去,如果发生战争,敌人使用电磁脉冲弹,我们的电网,我们的铁路, 甚至我们的政府不是全部会瘫痪吗?真的遇到这种情况,何谈打赢?!  

毛泽东时代,国家电力部下属列车电业局曾经有多达80个备用电站,是装在列车 上的列车电站,改革开放之初全部下放地方,到现在为止基本全部不存在了。看 来"备战备荒为人民"并没过时。  

这次的冰灾对国家安全方面也是个考验,最起码发现了问题,而且问题很多!剩 下的就是我们该如何解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3 14:2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正常。
能想象如果工作学习没了电,或者没了电脑,会怎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0 13: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场雪灾至少对我国的气象预报工作是个促进。也该关心关心那些被人们遗忘的气象工作者们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0 14: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更多问题是在危机处理能力上吧,非短期的气象预报要准太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官方淘宝店开业啦~
欢迎大家多多支持基金会~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分布式计算总站 ( 沪ICP备05042587号 )

GMT+8, 2024-5-6 21: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