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 界 统 一 宣 言
国家是我们大家的国家,社会是我们大家的社会,世界是我们大家的世界!
世界走向何方,社会向何处发展,不仅仅是各国统治者之间的事,更是我们广大的人民大众的事!因为这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死存亡和旦夕祸福,更关系到我们的子孙后代的幸福和疾苦!
为了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更加美好,为了我们广大的人民大众都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经过多年的努力,“世界统一宣言”终于与大家见面了!
为了让该“宣言”更加完善,现特向各界广泛征求意见,望各界友人赐教,提出宝贵意见。
打扰之处请多多包含。
(联系方式在底部,请勿直接回复本邮件;如重复收到本邮件,请随手删除。)
世 界 统 一 宣 言
(征求意见初稿)
探索人
一 . 概论
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为了能够幸福地生活,无不在苦苦地挣扎与拼搏。而且,我们不仅仅是在为自己,同时也在为我们的亲人和后人。
千百年来,世界上大到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小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无不在为着各自的利益不懈地拚搏着,争斗着。
但是,岂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或者哪一个人已经获得了永久的幸福保障;也没有哪一个人能够将他获取的财富在他的后人中永久的延续下去,并为后人带来永久的幸福!
这就是我们过去和今天的人类,主宰着地球但却自相残杀,从没间断过血腥战争的人类!
在人类的历史中,那些强者确实靠着局部的联合取得了暂时的利益保障,有时这种保障能延伸几代人。但最终还是为后来的强者所取代,逃不掉灭亡的命运。今天你占上风,明天我为王,后天他登场,最终谁也难落好下场!这就是互相争夺的必然结果。
历史证明,人类这样一代一代争夺下去,只会使我们人类内部的战争愈演愈烈!那为我们的后代留下的不是幸福,而是无穷的祸患!
生命属于我们每一个人无非是几十年至多百余年的事情。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都有追求幸福、享受生活、感受生的快乐的权力。
既然我们同属人类,既然我们主宰着地球,既然我们能够做到一部分人联合起来争取共同的利益,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全人类联合起来创造共同的利益呢?如果我们联合“种出”了足够多的“优质果树”,还愁没“果子”吃吗?
人类,只有走联合创造之路,才能真正地造福我们自己,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
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小到人与人之间,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又往往是相互冲突的、矛盾的,甚至是水火难容、不共戴天的,这方面的例子可以说是举不胜举。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种包含所有人现实利益的规则,让全人类都能够接受它,并由此逐步走上联合创造之路。
二 .金刚石的启迪
金刚石和石墨是由同一种原素——碳所组成,为什么这两种物质的性质截然不同呢?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碳在这两种物质中的组合方式不同。在石墨中,每一个碳原子都与其周围的碳原子远近有别,结合力不一样,具有层间结构,因而形成了十分软弱的石墨;而在金刚石中,每一个碳原子都与其周围的碳原子的远近一样,结合力一样属晶格结构,故而组成了坚硬无比的金刚石。
我们人类也一样,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尤如一个碳原子。我们如何排列组合,决定着我们这个社会的性质。难道我们不能借鉴金刚石的组合法则,去组建一个坚硬无比的人类社会吗?
三 . 三皆理论学说的诞生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不管是落后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有穿着破衣烂衫在田边地头割草拾柴的平民的孩子,甚至还有衣食无着的街头流浪儿。这些孩子,与正常人家的孩子、与达官贵人们的孩子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有的山珍海味,而有的则衣食难饱?难道仅仅因为出生于不同的家庭就该得到如此不公的待遇吗?如果说对于成年人来说,他们的所得应该取决于各自为社会所做的贡献大小的话,那么对于孩子呢?孩子们有什么过错?我们一再提倡平等,这平等何在?我们如何才能消除这种人生起点的不平等呢?
纵观人类历史,可以说每一次社会革命都是因为不平等而引起。然而每一次革命成功之后,都不过是推翻了旧的不平等而建立了新的不平等而已。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以往的每一次社会革命都忽视了对人类自身生产方式的革命!在人类自身的生产方式上,时至今日还在沿袭着一个古老而单一的生产方式---自生自养的小农式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就是谁生的孩子谁抚养,谁的孩子继承谁的财产,谁家的孩子赡养谁家的老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最感恩的是谁?是生养自己的父母;人们最关爱的是谁?是自己生养的子女;人们最亲近的是谁?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整个社会就围绕着这种血缘亲情关系,形成了一层层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这样问题就出来了,出生于不同家庭的孩子不仅难以获得平等的人生起点,而且还使得整个人类社会的结构关系形成了石墨般的层状结构,人类中各种更加不平等的东西也就由此而生!
因此,人类要想消除人生起点的不平等,就必须对人类自身的生产方式进行彻底的革命,实现后代共养!
那么,人类又该如何进行后代共养,以及后代共养之后其相关问题如何解决呢?
任何时候,做为组成人类社会的每一个个体,在他生理上成熟以后,总要寻找配偶,组成家庭。这是人类生理心理所必须,也是人类一定时期内繁衍后代所必须。与以往家庭相比,后代共养之后的家庭中只有夫妻二人。妻子怀孕后一定时期,便要进入妇产院生活,由妇产院对其进行全面的护理,直至孩子出生并哺养一定的时间,以确保母婴健康。妻子在妇产院生下孩子并哺养一定的时间后回到原来的生产生活环境中去,孩子交由育婴院进行专业化的养育。孩子长到入学年龄后,便由育婴院转送到学校,由学校对孩子进行专业化的教养。教与养都是学校的职责,实行内部分工协作,教养合一。这样,人类就实现了自身生产由自生自养的小农式生产方式到自生统养直至统生统养的社会化、专业化生产方式的转变。
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社会对他们实行按需分配,但这种所需并非随心所欲之需,而是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所能保障的健康成长发育之需。
当孩子长大成人完成学业进入社会,就必须寻找自己的位置,为社会做贡献,实现其人生价值。对于进入社会的成年人来说,社会对他们实行各尽所愿,按劳分配,以充分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促使人们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提高人类的整体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飞速发展。这里所说的所愿,并非随心所欲之愿,而是在法律法规允许、个人所能、社会所需基础之上的所愿。人们根据自己的劳动所得,在社会上选择享受不同的生活待遇和服务。对于刚刚走出校门进入社会的成员,社会则根据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民整体生活水平情况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创业生活基本资金,为他们进入社会独立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对于其他因种种原因收入低于一定水平的社会成员,社会则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条件,比如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住房和生活必须品或者是生活保障金等等(违法犯罪另当别论)。基本生活条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提高。所有成员都在基本生存权得以保障的条件下在社会上谋求发展,为社会做贡献,实现其人生价值。
当人到了晚年失去劳动能力的时候,就根据自己具备的经济条件选择不同等级的养老院,到养老院安享晚年,由养老院对其进行赡养。养老院是专业化的赡养机构,专业赡养员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赡养服务。
每一个人,在他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以后,他就自觉不自觉地在为社会做着贡献,只是各自为社会所做的贡献大小不一而已。他们一方面在为自己,同时也在为社会创造着财富。从总体上讲,一个人收入的多少体现着他为社会所做贡献的大小。贡献大者理应享受更高的社会待遇和服务;而贡献小者,只能享受稍低的社会待遇和服务。社会保障最基本的养老水平,使所有的人都能够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基本养老水平也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提高。
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规律,任何人也逃脱不了。那么在后代共养社会中社会成员故去之后其遗产问题该如何处理呢?我们知道,任何个人财富的取得,都离不开社会;可以说每一个人的财富都是取之于社会。因此,在社会成员故去之后,我们应该让其财富回归于社会,而不应该由个别的个体成员来继承;由个别的个体成员来继承违背公平原则,不利于调动人们的创造积极性。如前所述,未成年人的教养是按需分配,刚进入社会的成员有创业生活基本资金,成年人有基本生活保障,老年人有基本养老保障,这些费用都从哪儿来呢?当然,社会需要制定相关的税收政策,收取相关税费,还可以接受一些捐助,但仅靠这些是不行的,这些只能做为过度阶段的辅助措施,最终我们应该把接受已故社会成员的遗产作为主要的费用来源。那么,社会又该如何防范其成员故前财产的不正当流失呢?这些都需要通过立法来解决,制定相关的财产登记(如达到某一年龄后必须进行财产登记)和捐助条款;对于夫妻财产问题,则应进行尽可能明细的划分,制定婚前财产登记(特别是对于年龄跨度较大的夫妻更应该严格执行,以防范个别成员通过婚姻走不劳而获之路)及婚后财产分割条款。当然,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对社会成员的教育及遗产使用方面的保障:遗产归社会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其后人及亲人的幸福生活,而不是随意让贪官来霸占的(否则的话任你怎么教育也无济于事)!
至此,后代共养社会的基本轮廓已经显现出来了。在后代共养的社会中,孩子已从“家”中分离了出来,其成长所需不再由“家”直接供给,而是由社会统一按需提供;每一个“家”要想自己的孩子好,只有为社会多做贡献。所有的孩子,不会再因那无可选择的出身而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了;大家都站到了同一人生起点上,实现了真正的平等。人们要想孝敬父母、关爱儿女、帮助兄弟姐妹,只须努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善待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就可以了;而不必象以往那样去找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行贿等以助长不正之风、败坏社会风气或发生各种各样的战争迫使人类社会停滞不前乃至倒退为代价来实现这个目的了。到那时,人们已没有必要再去区分哪个是我的亲人,哪个是你的亲人,哪个是他的亲人;哪个该我亲我管,哪个该你亲你管,哪个该他亲他管了。但这种转变不是徒然的,而是随着各种社会机构设施(如妇产院、育婴院、教养合一的学校、养老院等等)及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人们思想观念的逐步改变而缓慢完成的。
那么人类在这种转变之中和转变完成之后如何避免近亲结婚生育问题的呢?在后代共养的社会中,人口的流动将是世界性的,不会象今天这样狭窄。一个人从出生到结婚成家要经过多级选择或分配,从妇产院→到育婴院→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到工作→到结婚成家,每一级选择或分配,都有最小区域限制。如从高中到大学的选择、从大学到工作的选择,都必须在世界的范围内进行,也就是说是世界性的;其它各级选择或分配同样也需要一定的最小区域限制。这样,同一地出生的孩子,到参加工作就会遍布在世界各地,那么近亲结婚的机率也就非常非常小了。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运用科技手段提高人口素质已变得非常简单;对于那些健康状况或基因组合不利于后代健康的夫妇,将利用人工授精的办法进行生育或限制生育。而有关优生优育及计划生育方面的检测与控制,在后代共养的社会中将比当今社会方便和容易得多。
对于后人可能或者应该具备的思想素质,我们不能用今天的陈旧观念去套去限制,而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去审视去引导。只有那些科学的、文明的东西才会被子孙后代继承和发扬,一切愚昧和无知都将为后人所抛弃!如果把我们今天的思想观念拿到一千年以前的古人那里去,他们能够理解与接受吗?我们不是照样拥有了吗?任何人也阻挡不了人类社会进步的潮流!
实现了后代共养,人与人之间就会变成同龄者皆兄妹,年长者皆父母,年幼者皆儿女的三皆人际关系,达到人人为社会,社会为人人的社会生活准则。我们权且就叫它三皆社会吧。
三皆社会,打破了人类社会结构关系上现有的石墨般的层状结构的家族社会关系,使其成为了晶格结构的金刚石般的社会组合关系;使人类自身的生产步入了专业化、社会化的规道;让人们从繁重的家务劳动和家庭重负中解脱了出来,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更为充裕的时间去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让生活更加丰富多采,提高生活质量。做为社会成员的每一个个体,就没有了任何后顾之忧,可以更为专心地去学习、去娱乐、去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和事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尽情地享受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了。同时,现存的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在三皆社会中都将得以迎刃而解,人类社会将会得以飞速发展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