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ome@home: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新建条目 |
无编辑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 | [[Category:已结束项目]] | ||
| name =Genome@home | {{Project | ||
| logo = | |name=Genome@home | ||
|logo=Genome@home_logo.PNG | |||
|developer=斯坦福大学 / Stefan Larson | |||
| developer =斯坦福大学 / Stefan Larson | |released= | ||
| released = | |app={{app/Windows}}Windows | ||
| | |platform={{platform/独立}} | ||
| platform = | |subproject= | ||
| | |status=已结束 | ||
|genre={{genre/生命科学}} | |||
| status =已结束 | |website=http://genomeathome.stanford.edu/ | ||
| genre = | |||
| website =http://genomeathome.stanford.edu/ | |||
}} | }} | ||
[[Genome@home]] 是 [[Folding@home]] 的一个姊妹项目,由斯坦福大学的 Stefan Larson 主持,项目目标是设计新的蛋白质和基因,从而更了解天然基因组是如何进化的以及天然基因和蛋白质是如何工作的。Genome@home 是首个研究蛋白质折叠的大型公共分布式计算项目。该项目已合并进[[Folding@home]],不再单独运行。 | [[Genome@home]] 是 [[Folding@home]] 的一个姊妹项目,由斯坦福大学的 Stefan Larson 主持,项目目标是设计新的蛋白质和基因,从而更了解天然基因组是如何进化的以及天然基因和蛋白质是如何工作的。Genome@home 是首个研究蛋白质折叠的大型公共分布式计算项目。该项目已合并进[[Folding@home]],不再单独运行。 | ||
第32行: | 第28行: | ||
*[http://genomeathome.stanford.edu/ Genome@home官方网站] | *[http://genomeathome.stanford.edu/ Genome@home官方网站] | ||
*[http://genomeathome.stanford.edu/science/index.html 项目研究成果] | *[http://genomeathome.stanford.edu/science/index.html 项目研究成果] | ||
2013年4月5日 (五) 21:13的版本
Genome@home 是 Folding@home 的一个姊妹项目,由斯坦福大学的 Stefan Larson 主持,项目目标是设计新的蛋白质和基因,从而更了解天然基因组是如何进化的以及天然基因和蛋白质是如何工作的。Genome@home 是首个研究蛋白质折叠的大型公共分布式计算项目。该项目已合并进Folding@home,不再单独运行。
项目历史
2001年3月,Genome@home 项目的首次实验被认为是成功的,有超过1000名用户为217种蛋白质创造了超过15000个新基因。2001年11月12日,Genome@home 开始了第二阶段的蛋白质设计实验。此阶段研究了在 the RCSB Protein Data Bank 中所有长度超过150个氨基酸的单链蛋白质——超过3015种不同的蛋白质。截至2003年4月,项目用了“近20000年的CPU计算时间计算了超过600万种新的蛋白质序列”。工作完成于0.99版本客户端程序,包括9个阶段,4篇研究结果发表于主要科学刊物上。
2002年5月1日,Genome@Home 开始了一系列新的 RMSD (root-mean-square deviation 标准差)项目,研究“主干蛋白质”结构差异性,用于设计大蛋白质。
2004年3月8日,由于财务原因,项目突然宣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