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roject@Home: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以内容“{{Stub|Kehq|新页面}} 准备编辑”创建新页面 |
Infobox |
||
第1行: | 第1行: | ||
{{Stub|Kehq|新页面}} | {{Stub|Kehq|新页面}} | ||
准备编辑 | 准备编辑 | ||
{{Project | |||
| name =OProject@Home | |||
| logo =None | |||
| screenshot =None | |||
| caption =None | |||
| developer =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空间科学实验室[[Image:United_States.gif]] | |||
| released ='''1999年5月17日''' 以独立运算平台公开运行,对独立平台的计算程序称为 [[SETI@home Classic]] 。<br>'''2005年8月27日''' 开启基于 [[BOINC]] 平台的计算程序。<br>'''2005年12月15日''' 结束独立运算平台的 [[SETI@home Classic]]。<br>'''2006年5月3日''' 开始新程序版本并运算新任务的 [[SETI@home Enhanced]],该程序于2007年8月更名为 [[Multi-Beam]](针对新的多束数据采集器)。<BR>'''2008年7月中旬''' 融入 [[Astropulse]] 计算任务。<BR>'''2008年12月18日''' 开始支持 CUDA 的 GPU 计算程序,运行 [[Multi-Beam]] 任务。 | |||
| app ={{app/Windows}}{{app/Linux}}{{app/Mac}}{{app/Solaris}}{{app/NVIDIA}}{{app/AMD}} | |||
| platform ={{platform/BOINC}} | |||
| subproject =[[Multi-Beam]]、[[Astropulse]] | |||
| status =运行中/开放注册 | |||
| genre ={{genre/物理学}}、{{genre/天文学}} | |||
| website =http://setiathome.berkeley.edu/ | |||
| rss =http://setiathome.berkeley.edu/rss_main.php | |||
}} |
2013年3月8日 (五) 18:33的版本
![]() |
这个页面或段落的内容需要扩展 由于信息不足等原因,这个页面或段落只提供了较少的内容,请了解相关内容的Wiki用户协助扩展。
用户 Kehq 给出的意见是:新页面 。 欢迎其他用户前往讨论:OProject@Home发表见解。 欢迎无wiki账号的用户到论坛的Wiki系统讨论区(注册)参与讨论。 |
准备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