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本身是台湾人, 目前在大陆准备考试. 下面说说我对分布式运算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这是我第一次发言, 也许我的发言能给论坛上的人一些新的思考方向.
05年1月的时候, 我去台湾的户政单位换发新的身份证, 是台北市的内湖区, 这是一个不算大的办公楼, 每层楼的地板面积大约是250平方米. 我仔细的计算一下, 光是户政部门在这层楼就有68台电脑. 可以说电脑密度是非常大的 整个区办公大楼是7层, 除去高级官员办公室和一楼附属银行以及邮局等单位, 保守估计内湖区行政大楼里大约有68 x 5 = 340台电脑. 就我记忆所及, 台北市至少有11个行政区域, 每个行政区域都有一个这样的行政大楼, 因此他们最少有 340 x 11 = 3740台电脑.
这还不包括台北市政府大楼里的各部门科室. 那里至少有1000台电脑. 所以光台北市政府所管辖的电脑, 保守估计是5000台, 还可能更多.
今天行政部门电子化和网路化是非常明显的趋势, 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 而是必须要做. 这样才能提高效率. 对于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电脑集群, 我们也有办法进行统一管理. 家门口的网吧就是一个好例子, 也许他们只有几十台电脑, 但是运作的原理是差不多的.
私人经营的网吧会进行电脑主机升级更换, 政府部门更是如此, 政府部门的采购人员不可能会像那些IT网站一样去研究买什么产品比较好. 他们最多就是消化预算, 政府官员用这些高性能电脑去踩地雷和扑克的现象会继续下去.
我建议大家思考一下, 是不是能够统一让政府部门采购同一型号的CPU, 以县, 乡, 或者市为单位进行周期性的电脑硬件升级, 用光纤网路连接这些政府单位, 让网管在统一安装作业系统以后, 同时安装分布式运算软件?
我注意到日本的超级电脑”地球模拟”本身并不是一台电脑, 而是用高速的节点串联整体的运算能力. 同样的原理, 是不是也可以应用在这个政府采购上, 把每一台电脑看成一个运算单元, 用光纤串联所有电脑, 利用下班以后到早上上班前的这段时间进行同步运算?
在北京大学的朋友告诉我, 他们校内的网路传输速度是1M/S. 现在网卡用上1G/S的速度是很普遍的, 我想这可以当作标准, 也就是每台串联起来的电脑都以1G的速度互访.
这个概念我想可以应用在各种单位. 例如军方, 由于他们有独立的通讯网路, 他们可以动员自己的单位, 例如军校, 科研, 部队等等, 把电脑串联起来, 利用这些集群运算例如导弹的各种数据. 我想在安全上是没有问题的.
民间的各种学校也可以用这样的模式组织这样的电脑集群. 药厂也可以用这个思维去组建自己的运算集群, 在外界的软件编写支援下, 他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研究速度, 降低采购和维护超级电脑的成本.
国外似乎已经有一些公司利用分布式运算获得商业利润. 这是一个很重要信息. 可以说, 除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以外, 目前的中国大陆所有学校几乎都有财政问题, 都必须打学生的主意, 用某种手段从学生身上获得养分.
我个人认为, 完全有可能让学校里行政部门的电脑在组建分布式运算集群后, 参加商业运算的招标活动. 也就是”给我们不错的价钱以支付我们的电费和成本, 我们用自己的电脑帮你算”. 这就为一些需要大量运算的单位提供一种弹性, 他们只需要把关键的核心运算保留起来, 其他部分外包出去. 除了学校以外, 还可以包括地方政府. 只要不影响办公效率和公务机密, 这不啻是一个筹措财源的方式.
由于中国在经济发展相对上属于后来者, 现阶段还没有办法有大量的私人公司像微软那样进行大规模的科技投资, 还是得靠政府主导. 在这个大前提下, 我觉得说服政府进行分布式运算的开发和支持, 这个可能会是一个更具说服力的切入点.
现阶段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脑零件生产国, 从主板, 显卡, 内存, 电源, 机箱等无所不包.撇开政治因素和劳工福利待遇问题, 这个成就是属于所有中国人的, 特别是农民工, 他们是最大的功臣. 在可遇见的将来, 这个情况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可以说, 中国人自己组装电脑的价格是世界上最便宜的, 这为分布式运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我们能不能以农民工朋友靠着自己的辛劳付出为基础, 提升成为全体中国人在分布式运算上的优势, 然后用更好和更强的力度去进行中国自己的科研发展呢?
我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去进行分布式软件开发, 但是我完全清楚超级电脑的威力. 希望我的这篇文章能引起论坛上的朋友一起来集思广益, 找出一条中国分布式运算的最好道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