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注册用户
搜索
楼主: BiscuiT

[分享] 《天才查尔斯·达尔文》(The Genius Of Charles Darwin)3集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9 20: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20080030成电 的帖子

你既然不了解,那为啥之前就说他是“未证实”?
“凭感觉觉得不可信”,那你和迷信有何区别?

人们对化石感兴趣是为了发现进化的实际历史进程,以及进化是如何发生的,但化石并不是证明进化论之正确性的最有力武器。它们可以证明进化论是正确的。

比较解剖学从分类学、胚胎学、退化结构、收敛发展等研究证明进化论。
生物分子结构学的证明,例如DNA
共同演化论
人工选择研究

个体形态的分界鲜明?把上面说的证据去了解一下就知道鲜明是什么了。。
很多方面都可以共同得出进化论的正确性,这些你随时都可以google到详细的资料,但去不去了解是自家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9 20: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20080030成电 的帖子

优劣的评定标准就是『适者生存』

我自己说不出什么论点,翻一下书,引用一下:


  但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也要发生尖锐的利害冲突,不过其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例如,狮子想吃羚羊的躯休,而羚羊对于自己的躯体却另有截然不同的打算。虽然这种情况不是通常所认为的那种争夺资源的竞争,但从逻辑上说,不算竞争资源,道理上难以讲通。在这里,有争议的资源是肉。狮子的基因"想要"肉供其生存机器食用,而羚羊的基因是想把肉作为其生存机器进行工作的肌肉和器官。
  肉的这两种用途是互不相容的,因此就发生了利害冲突。
  同一物种的成员也是肉做的,但为什么同类相食的情况相对来说这样少呢?这种情况我们在黑头鸥中见到过,成年鸥有时要吃自己物种的幼鸥。但我们从未见到成年的肉食动物为吞食自己物种的其他成年动物而主动去追逐它们。为什么没有这种现象呢?我们仍旧习惯于按照"物种利益"的进化观点去思考问题,以致我们时常忘记摆出这样完全有道理的问题:"为什么狮子不去追捕其他狮子?"还有一个人们很少提出的其实是很好的问题:"羚羊为什么见到狮子就逃,而不进行回击呢?"狮子之所以不追捕狮子是因为那样做对它们来说不是一种ESS。同类相食的策略是不稳定的,其原因和前面所举例子中的鹰策略相同。遭到反击的危险性太大了。而在不同物种的成员之间的竞争中,这种反击的可能性要小些,这也就是那么多的被捕食的动物要逃走而不反击的道理。这种现象可能源出于这样的事实:在不同物种的两只动物的相互作用中存在一种固有的不对称现象,而且其不对称的程度要比同一物种的成员之间大。竞争中的不对称现象凡是强烈的,ESS一般是以不对称现象为依据的有条件的策略。"如果你比对手小,就逃走;如果你比对手大,就进攻",这种类型的策略很可能在不同物种成员之间的竞争中得到发展,因为可以利用的不对称现象非常之多。狮于和羚羊通过进化上的趋异过程而形成了一种稳定性,而竞争中本来就有的不对称现象也因此变得日益加强。追逐和逃跑分别变成它们各自的高超技巧。一只突变型羚羊如果采取了"对峙并搏斗"的策略来对付狮子,它的命运同那些消失在地平线上的其他羚羊相比,可能要不妙得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9 20: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既然不了解,那为啥之前就说他是“未证实”?
“凭感觉觉得不可信”,那你和迷信有何区别?

-------------------------------
以前看新闻,知道它只是一种观点,就象一个数学的东西,未证明的就叫“猜想”。


乌鸦都是黑的
你抓了几亿只乌鸦,它们都是黑的,有人抓到了一只白的,上面的命题就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9 20: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20080030成电 的帖子

出现白的乌鸦就是变异的一种

变异是进化的条件

适者生存为啥会出现也是因为变异,因变异出现了白色的乌鸦,如果它比黑色的乌鸦更能有效繁衍下来,那么白色就是它的有益变异。
大部分变异都是有害或者无益的,但生存条件的改变会使这些变异获得重新的验证,能适应下来的物种,其有益变异是累积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9 20: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乌鸦是举例说明如果一个命题有一种情况证明它是错的,那么之前的证实是没用的。 这个和变异,进化论无关。
你说“很多方面都可以共同得出进化论的正确性”,就是一种证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9 20: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的内容转自“上帝掷骰子吗”



*********
饭后闲话:证伪和证实
关于“科学”的界定,证实和证伪两派一直吵个不休,这个题目太大,我们没有兴趣参予,这里只是随便聊两句证实和证伪的问题。
怎样表述一个命题才算是科学的?按照证伪派,它必须有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比如“所有的乌鸦都是黑的”,那么你只要找到一只不是黑色的乌鸦,就可以证明这个命题的错误,因此这个命题没有问题。相反,如果非要“证实”才接受这个论断的话,那可就困难了,而且实际上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把所有的乌鸦都抓来看过,但你又怎么能知道你已经抓尽了天下所有的乌鸦呢?

对于科学理论来说,“证实”几乎也是不可能的。比如我们说“宇宙的规律是F=ma”,这里说的是一种普遍性,而你如何去证实它呢?除非你观察遍了自古至今,宇宙每一个角落的现象,发现无一例外,你才可以“证实”这一点。即使这样,你也无法保证在将来,这条规律仍然起着作用。事实上,几乎没有什么科学理论是可以被“证实”的,只要它能够被证明为“错”但还未被证明“错”(按照波普尔,以一种积极面对证伪的态度),我们就暂时接受它为可靠的理论。自休谟以来人们已经承认,单靠有限的个例(哪怕再多)也不能构成证实的基础。不过,按照洛克之类经验主义者的说法,我们全部知识的基础都来自于我们的经验,而科学的建立,也就是在经验上的一种归纳主义。好比说,我们每天都看到太阳从东边升起,几千年来日日如此,那么我们应该可以“合理地”从中归纳出一条规律: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并用它来预测明天太阳依旧要从东方升起。假如堕入休谟的不可知论,那么我们就根本谈不上任何“知识”了,因为反正明天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按照归纳主义,我们从过去的现象中归纳出一种规律,而当这个现象一再重复,则它每次都又
成为对这个规律的再一次“证实”。比如每次太阳又升起来的时候,“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这个命题的
确定性就被再次稍稍证实。我们每看到一只黑乌鸦,则“乌鸦都是黑的”这个命题的正确性就再次稍稍
上升,直到我们遇到一只不黑的乌鸦为止。
我们大多数人也许都是这样以为的,但这种经验主义又会导出非常有趣的结果。我们来做这样
一个推理,大家都知道,一个命题的逆否命题和它本身是等价的。比如“乌鸦都是黑的”,可以改为等
价的命题“凡不黑的都不是乌鸦”。现在假如我们遇见一只白猫,这个现象无疑证实了“凡不黑的都不
是乌鸦”(白猫不黑,白猫也不是乌鸦)的说法,所以同样,它也再次稍稍证实了“乌鸦都是黑的”这个
原命题。
总而言之,“遇见一只白猫”略微增加了“乌鸦都是黑的”的可能性。有趣吧?
这个悖论由著名的德国逻辑实证论者亨普尔(Carl G Hempel)提出,他年轻时也曾跟着希尔伯
特学过数学。如果你接受这个论断,那么下次导师叫你去野外考察证明例如“昆虫都是六只脚”之类的
命题,你大可不必出外风吹雨淋。只要坐在家里观察大量“没有六只脚的都不是昆虫”的事例(比如桌
子、椅子、台灯、你自己……),你可以和在野外实际观察昆虫对这个命题做出同样多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9 21: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 20080030成电 的帖子

哦~原来我会错意了。。
没什么好讨论下去了。。反正你不关心它的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30 00: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20080030成电 的帖子

嗯~~~按照这种逻辑的话我可以说明“你是地球人”这个命题只是一种观点~~~
无论你做了多少次DNA检查,即使每次都证明你是地球人,那么万一有一次检出一个外星细胞的话那这个论断不就错了?~~~所以说这只是一种观点~~~未经证明~~~而且看来你也很难证明你是地球人了~~~
呵呵~~~开个玩笑~~~但是我觉得一个科学理论如果在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几乎所有方面都能被证明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话,我们就大可以在我们的认知范围里边承认这个理论~~~

[ 本帖最后由 fwjmath 于 2008-8-30 00:50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官方淘宝店开业啦~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分布式计算总站 ( 沪ICP备05042587号 )

GMT+8, 2025-5-14 20: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