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新注册用户
搜索
查看: 3426|回复: 0

[NEWS]中国5月份物价创7年来最大增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6-15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5月份物价创7年来最大增幅  



中国5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创7年多来的最大增幅,但经济学家们表示,央行很可能不急于加息,部分是出于对加息会损害负债累累的国有企业的担心。

5月份零售额增长率也创7年新高,此外,由于进口放缓,中国贸易收支5月份实现今年来的首个单月顺差,这些数据为中国政府将可能实现期待的经济软著陆的预期提供支持。上述数据于上周五公布前,有其他数据显示,中国5月份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适度,反映出针对地产、汽车制造、钢铁和电解铝等过热经济部门的信贷紧缩措施开始奏效。

鉴于预期中国今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达15%,有人担心除非中国政府能够引导经济增长减速,否则其可能将不得不采取紧急制动,从而给中国经济和受益于对华出口强势的亚洲国家造成冲击。强劲的零售额数据表明,消费者信心尚未受到政府紧缩信贷和物价上涨的损害。摩根大通(J.P. Morgan)经济学家Ben Simpfendorfer称,一切看来都非常乐观,中国仍具备实现软著陆的条件。

5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期4.4%的增幅为1997年2月以来的最大升幅,但仍略低于中国央行(People's Bank of China)沿用的5%的警戒水平。若通货膨胀率超越了该水平,政府将担心制造企业在实际利率为负值的情况下会试图囤积零部件和原材料,从而增加作为通货膨胀根源的瓶颈。

在利率问题上中国领导人之间的政策争论一直愈演愈烈。一些人士认为,通货膨胀仅存在于个别行业,治理措施应仅针对过热行业,在介乎于社会主义和自由市场资本主义之间的经济形态下,指示各银行控制信贷增长等行政手段较利率调整更为有效。

加息所面临的问题是,其会给经济中的脆弱领域造成严重损害,同时还不足以冷却过热的行业。利润率较低的中国制造商的营运资金绝大多数依赖于90天的银行信贷。野村证券(Nomura)的股票策略师Sean Derby称,这些企业十分需要资金;他们就像上了瘾一样。如果不能很快获得资金,部分企业将走向破产,从而将失业工人推向社会,引发社会动荡。同时,四大国有银行的坏帐也将激增,而这正是在其计划中的上市活动前加紧清除现有不良贷款之际。仓促加息还将给那些需要更多投资的行业、如电力和运输业带来麻烦。

然而,与此同时,仍具备投资能力的企业几乎对其借款成本毫不在意。若其投资失败,国有银行将承担损失。然若投资成功,这些借款者将独享利润。另外,地产业等过热行业的投资回报一直较为可观,因此需要实施惩罚性利率才会打消这些企业的投资热情。

因此,中国的决策者们不仅仅把控制企业投资作为重点,他们还希望加息能够给消费者传递某种信息。中国消费者对上世纪90年代初大城市物价年增幅达到30%的情形有著痛苦的回忆。决策者们担心,消费者会因通货膨胀加快的迹象而惊恐,以致从银行取出存款用于大肆消费,故而进一步推高物价。为了遏制上一轮通货膨胀,当时的副总理朱镕基曾被迫将利率上调至11%。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经济学家马骏称,最重要的目标是改变通货膨胀预期,而非投资决定。马骏预测,若通货膨胀继续上升,央行将上调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至少在公开场合,高级官员们表示深信,借鉴于旧有的指令经济的威慑策略正开始对那些不负责任的银行产生约束。这类银行的放贷对经济过热负有主要责任。

中国领导人还有一个对加息谨慎行事的理由。中国正在抵制投机人民币升值的游资的涌入。这些游资的涌入导致中国外汇储备增加,另外,由于中国的固定汇率体制,游资涌入还加大了国内货币供应调节的难度。中国先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进行加息只会鼓舞那些投机者。摩根士丹利的经济学家(Morgan Stanley)谢国忠(Andy Xie)称,中国将跟随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举动而行事。

平安保险(Pingan Insurance)分析师顾伟(Gu Wei, 音译)认为,尽管今年第三季度利率前景仍不明朗,但在5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公布后,中国央行近期可能不会对利率作出调整。中国国家统计局(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的数字显示,中国5月份零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17.8%,至人民币4,166亿元(合503.3亿美元)。不过,零售额的增幅因从去年同期由SARS导致的下滑中反弹而被夸大。对SARS的担忧导致2003年第二季度本地销售额下降至5年来最低水平。

贸易方面,中国5月份进口较上年同期的增幅大幅下降至35.4%,相比之下,4月份进口增长了42.9%,原因是政府遏制对原材料的需求似乎抑制了进口的增长。进口下降,加之出口较上年同期增长32.8%,超出此前预期,导致中国5月份贸易差额出现21亿美元的顺差,而此前一个月为贸易逆差22.6亿美元。

贸易差额由逆差转为顺差紧随近期进口强劲增长之后。近期进口强劲增长的部分原因是,中国为维持快速的经济增长,对石油和原材料的需求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增长放缓相比,5月份对进口需求的下降似乎也将推动经济实现软著陆。

香港时间2004年06月14日11:31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官方淘宝店开业啦~
欢迎大家多多支持基金会~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分布式计算总站 ( 沪ICP备05042587号 )

GMT+8, 2025-5-16 06:4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