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频

来自中国分布式计算总站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超频是通过提高处理器/RAM的频率,以提升性能的行为。

维基百科
维基百科中的相关条目:
超频
您也可以尝试搜索维基教科书

基本概念

  • 基频(Reference Clock):也称为总线频率,是大多数硬件工作的基本频率参照物。也就是说,提高基频会让几乎所有芯片在一个较高频率运行。此时不少硬件,具有代表性的是硬盘和一些USB3.0接口,容易出现工作不正常甚至系统检测不到的情况。
  • 倍频(multiplier,ratio):指CPU/RAM或核芯显卡等硬件工作频率相当于基频的倍数。也就是说,系统的工作频率可以基于以下关系式得出:

f处理器=f × n倍频

  • 电压(Voltage):处理器一般都有各自的工作电压,且允许使用一些自带的适配器等结构改变电压。一般情况下,CPU的工作电压约0.9V~1.4V(1.4V其实已经十分高了),GPU的工作电压约1.0~1.2V,RAM的工作电压视种类不同而不同。便携式计算机的CPU工作电压一般较低,其性能也较低。
    • 一般而言,处理器需要更高的电压以维持在高频率下工作的稳定性。然而随着电压升高,CPU 功耗也平方正比地增加,于是便会带来巨大的发热。一些处理器芯片本身甚至会不能承受高压而损坏。

习惯用语

  • 体质:指处理器的低电压稳定性。一般来说,如果处理器不加电压就能超频许多,或是正常频率可以在较低电压运行,则认为是“体质”较好的CPU,超频事故率相对较低。若是默认电压十分高的CPU或默认电压下不稳定需要加压的CPU,一般认为体质差,这种CPU超频容易出现事故,甚至日常使用也容易蓝屏,被称为“大雷”。

基本指南

以下是超频较基础的步骤。

确定对象

确定要超频的对象,估算超频后功率,确认散热和电源不存在瓶颈。带 OpenCL 的 Intel 核芯显卡,由于其低功耗和超频的简易程度,是新手超频的良好选择之一。一个典型的 Intel HD2500 核显可以不加压地从 1050MHz 超频到 1300MHz,还可在主板 BIOS 设置中继续加压和超频。

体质测试

使用RMClock一类软件进行CPU降压,寻找可使系统稳定的最低电压,(有时间的可以使用GIMPS进行压力测试检查稳定性)以对CPU的“体质”有初步了解。

对于GPU来说,一般使用网络上流传的一些体质测试工具进行半定量测试。

寻找工具

不少硬件厂商都提供官方的超频程序供玩家选用,常见的有Intel XTU、AMD OverDrive(长期未更新)。nVidia的Windows驱动程序可以修改注册表设置超频,但是由于不易使用,逐渐被 MSI Afterburner,适用于AMD/nV显卡 和 NVIDIA Inspector 替代。Linux的nvidia-config为nVidia驱动内置的超频程序。

对于DIY玩家来说,不少兼容机BIOS设置也自带超频。这种超频相比官方工具,经常更加有效,并且可以调节基频设置,这样锁定倍频的正常CPU也可超频。

警告: 过分改变基频设置可能损坏您的其他设备,例如硬盘。

开始工作

超频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且应尽量降低外频和电压的调节幅度。同时,应注意散热,以免过热发生事故。

其中,CPU电压应尽量控制在1.3V以内,(原先电压较高或冷却十分充分者可以适当放宽),以防发生事故。

GPU 超频常可分为核心频率和显存频率分别调整。前者影响计算能力,后者影响显卡与主板和显存的通信能力。超频时一般会借助 GPU-Z 等工具的帮助,优先超频使用率高的——若核心使用率高,先超频核心,否则若 PCI 总线和/或显存控制器(MCU)使用率高,超频显存。较老的 Nvidia 显卡可另外调整计算承担者——渲染器(Shader)的频率,此时则应优先用调整渲染器频率来调整计算速度。

压力测试

超频后应进行压力测试(Stress Test)以保持稳定性。比较稳妥的做法是72小时测试。Intel XTU等超频软件也自带压力测试组件。

性能测试

基本的方式是进行基准测试,常见的有SuperPi,3DMark等,当然也可以使用BOINC自带的基准测试功能。

更形象的方法是直接实际测试,例如运行WU检查性能提升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