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频
超频是通过提高处理器/RAM的频率,以提升性能的行为。
基本概念
- 基频(Reference Clock):也称为总线频率,是大多数硬件工作的基本频率参照物。也就是说,提高基频会让几乎所有芯片在一个较高频率运行。此时不少硬件,具有代表性的是硬盘和一些USB3.0接口,容易出现工作不正常甚至系统检测不到的情况。
- 倍频(multiplier,ratio):指CPU/RAM或核芯显卡等硬件工作频率相当于基频的倍数。也就是说,系统的工作频率可以基于以下关系式得出:
f处理器=f基 × n倍频
- 电压(Voltage):处理器一般都有各自的工作电压,且允许使用一些自带的适配器等结构改变电压。一般情况下,CPU的工作电压约0.9V~1.4V(1.4V其实已经十分高了),GPU的工作电压约1.0V,RAM的工作电压视种类不同而不同。便携式计算机的CPU工作电压一般较低,其性能也较低。
习惯用语
- 体质:指处理器的低电压稳定性。一般来说,如果处理器不加电压就能超频许多,或是正常频率可以在较低电压运行,则认为是“体质”较好的CPU,超频事故率相对较低。若是默认电压十分高的CPU或默认电压下不稳定需要加压的CPU,一般认为体质差,这种CPU超频容易出现事故,甚至日常使用也容易蓝屏,被称为“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