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威廉·赫歇尔于1785年画下了世界上第一幅银河系结构图。
1918年,美国天文学家沙普利提出,银河系是一个透镜状的恒星系统,其中心位于人马座方向。沙普利的模型被沿用至今。
1958年,奥尔特、克尔(Kerr)、韦斯特豪特(Westerhout)三人发表了论文,公布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幅银河系旋臂结构图。(大体如下)
1990年代以后,天文学家逐渐怀疑银河系不是一个旋涡星系,而是一个棒旋星系。这个观点在2005年得到有力的证实。下图是用欧洲南方天文台VISTA望远镜的巡天数据生成的银河系旋臂示意图,其中同心圆的中心是太阳的位置。可以看到,银河系不仅包含中心的两个棒状结构(分别称为银河系棒 Galactic bar,和长棒Long Bar),还包含几条大的旋臂(英仙臂、盾牌-南十字臂、船底-人马臂、矩尺臂),还有几个小旋臂(3kpc臂),旋臂上还有分叉,太阳就位于其中一个分叉——猎户臂上。
虽然经过科学家200多年的努力,银河系结构的轮廓已经越来越清晰,但依然存在着很多未解之谜。
简单来说,研究银河系结构(比如 Milkway),就是一个“证明我是我”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