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7-29 09: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5,被奉若神明的电脑模型
全球暖化所根据的物理现象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指的是二氧化碳对太阳光的吸收率比较高的现象。温室效应造成相对更多的能量被留在地球表面上,这是没有疑问的。然而,温室效应是否真的是大气温度变化的主导力量?
电脑模型建构者声称,全球大气系统是一个正反馈系统。所谓正反馈系统,就是说这个过程象荡秋千一样,推秋千的力量总是与秋千的运动方向相同,震荡幅度永远是加剧的,越荡越高。这些电脑模型的输出结果显示,全球温度一旦升高,就将没有制约,失去控制,不断升高。
事 实上,电脑模型建构者从一开始,就已经假定,二氧化碳会造成总体气温升高。这个事实被作为输入条件,“喂”给电脑模型。上面提到,电脑模型已经是基于正反 馈机制的。就是说,电脑模型忽略了自然界李面的多数负反馈机制,基本上已经把正反馈作为一个事实来建立模型。根据温度上升的输入条件,和假定的正反馈机 制,电脑模型输出来的不是别的,正是建立模型者所希望看到的结果。这正是逻辑上的循环论证。
这些电脑模型没有考虑的因素有:水蒸气变化造成的云层变化,太阳射线变化的造成的云层变化,火山爆发,特别是海底火山;土地开发;绿化的增减;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全球洋流系统的反效应;动物排放的废气;发展中国家的真实空气污染;地球运行轨道的变化,等等。
特别是云层的变化,是一个电脑模型根本忽视的气候基本因素。水蒸气增加,会造成云层增多;云层增多,会反射太阳光,阻止热量传到地球表面。
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很可能是影响云层聚集程度的最大因素。太阳黑子活动低时,太阳发射的电磁射线更多。这些射线传播到地球,会造成云层聚集增加,地表温度降低。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曲线与地表温度的变化曲线正好呈反相关的关系。而二氧化碳与温度的变化关系确是二氧化碳滞后于温度变化。

我们生活的自然界,从来都不是一个只有正反馈效应的系统。相反,自然界有着很强的自我调节功能,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动态的、有弹性的系统。但是,自然界的大 多数负反馈机制,例如上面提到的云层反馈,植物对二氧化碳浓度的反馈,等等都被电脑模型忽略了。这样的模型计算出来的结果,当然就是“连锁反应式”的温度 上升。
庞大的地球气候系统的长时间模拟,是一个比一般的气象预报远为复杂的任务。地球大气系统,是一个特别庞大和复杂的混沌系统,目前人 类还不能用电脑来准确模拟。这一点,只要看看10天的天气预报的准确度就知道了。而气候系统长期变化趋势的模拟,所涉及的变量更多。连10天后的天气预报 也无法准确预报,人造全球变暖的鼓吹者们却声称他们知道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气候状况!
鼓吹人造全球变暖的“科学家”是怎样模拟这样一个特别 庞大和复杂的混沌系统的?复杂系统的模拟要求大量复杂可调参数。这些可调参数的设置有相当的随意性。“科学家”通过不同的搭配,基本上可以让电脑输出任何 他们想要的结果。即便是在他们没有蓄意歪曲这些参数设置的情况下,这些可调参数应该设置成什么样子,也远非科学的定论。这就是为什么电脑模型一会儿“发现 ”全球暖化会造成飓风增加,一会又“发现”不会造成飓风,成为名副其实的万金油模型的原因。除了上面所列的电脑模型忽略的那些重要因素以外,这是过分依赖电脑模型的另外一个荒谬之处。
使用远达不到完全的电脑模型,任意调整其参数,并且把电脑模型的结果奉若神明,最终,让全球人类的生活方式由这些电脑模型来把控,这是人造全球暖化骗局之五。
6,没有物理证据的惊人“结论”
从 事其他基础性自然科学研究的科学家知道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则,那就是绝不能仅仅依靠理论模型来下结论。这里所说的理论,在物理学等现代自然科学里,指的是基 于少量的假定,经过严格的数学推导而建构的物理模型。即使是通过这样严格的数学推理建构的物理模型,最终也还是通过实际物理证据来验证。气候“科学”通过 电脑模拟建构的模型,则不是这样。它们不是基于严格的数学推导,既不全面,也不确定。这样的不确定模型,更加需要有物理证据的支持,才能被接受为“科学结 论”。
然而,AGW却没有物理证据的支持,却还是要通过政治手段,通过政府强制措施,强迫大家接受。AGW声称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与气 温有直接的关联。事实却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与气温没有直接的关联。过去数千年来的历史气温与历史二氧化碳的浓度图表显示,气温的变化先于二氧化碳浓度 变化800年。下面的图表对比过去120年的气温变化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点击放大)。二氧化碳与气温的关系,只有从1968年到1998年这30年的 时间里面,呈正相关关系。而在这30年以前,1930年以后,人类已经开始工业化,制造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温却是下降的。从1998到目前的11年间, 二氧化碳的浓度继续增加,气温却没有上升。暖化者们,请问,你们的物理证据在哪里?

暖化者经常指责质疑他们的人不顾科学常识。科学的常识是,要提出AGW这样的惊人结论,不是不可以,提出者必须给出确凿的证据。暖化者有责任提出可重复的物理证据来证明他们的怪论,而不是怀疑论者。
AGW根本没有被物理证据来支持,暖化者却把它当作科学共识来鼓吹。这是人造全球暖化骗局之六。
7,不存在的“科学界共识”
没有物理证据的支持,暖化者如何来鼓吹他们的革命性理论呢。暖化者声称:AGW是不可以怀疑的,因为这是“科学界共识”!这样的共识真的存在吗?
首 先,即使真的有所谓的科学界共识,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一种科学理论是否正确,从来不是靠什么科学界共识,即清点正反方的人头数来判定的。恰恰相反,往往 是少数科学家质疑错误的科学界共识,证明了以前不被接受的理论才是正确的。科学独侠爱因斯坦发现的狭义相对论,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更不要说,暖化者声称的科学界共识并不存在:
早在1997年,历史性的京都会议将要召开之际,众多的科学家、气象专家就曾经发表公开信,反对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暖化的说法。
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委员会(IPCC)在印尼的度假胜地巴厘开会的时候,全世界有百名科学家发表至联合国秘书长的公开信,公开质疑AGW的歇斯底里。
同年美国参议院的一份报告详细列举了在2007年内质疑AGW的400多名主要科学家。
2008年4月,参加国际气候变化研讨会的数百名与会者,其中包括多名气候科学家,签署了曼哈顿宣言,进一步否定AGW的说法。
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Frederick Seitz支持发起“俄勒冈宣言”,收集相关领域专业人员的真实签名。“俄勒冈宣言”签署者同意:没有让人信服的证据证明温室气体造成地球的灾难式变暖。至今,已经有31072人签名,其中包括9021名有相关领域博士学位的签名者。签名的专业人士包括当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费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
英国社会科学家Benny Peiser博士调查了1993年到2003年的国际科学期刊(ISI)。他的调查发现根本没有所谓的“科学界共识”。在包含“全球气候变化”关键词的所有1117篇摘要中,只有13篇明确支持“共识”,不到1%。
2003年,著名的德国环境科学家Hans von Storch调查了27个不同国家的530名气候科学家,30%的科学家反对人类造成任何环境变化的说法,14%表示不确定。
另外两位研究人员Dennis Avery和Fred Singer通过研究正式发表的论文数据库,找到了500气候科学家认为自然因素造成气候变化。
大 名鼎鼎的气候科学家中反对AGW有很多。这里只举几个例子:阿拉巴马大学高级研究科学家Roy Spencer,麻省理工学院气候学教授Richard Lindzen,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教授,飓风预报专家William Gray,现代气候学先驱,威斯康星州大学大气和海洋学教授Reid Bryson(不久前去世),西华盛顿大学教授Don Easterbrook,等等。限于篇幅这里不可能一一列举。这里有一个受到限制的不完全清单,列有更多的名字,以及他们的具体反对意见。
虽 然所谓的科学界共识并不存在,“科学界共识”一词还是被当作大棒。谁敢否定AGW,这个大棒就会打下去。大众媒体,科学媒体,乃至政府科研经费都借助这个 大棒来压制不同意见。直到现在,有多少普通人知道,11年以来地球气温并没有上升这个“不合时宜”的事实呢?否定AGW,被等同于否认纳粹大屠杀,认同地 球是平的。甚至于,美国宇航局的James Hansen博士要求对他们的犯罪行为进行“刑事审判”!这样的做法,决不是科学,而是真正的反科学。
鼓吹不存在的“科学界共识”,压制反对言论,这是人造全球暖化骗局之七。 |
|